道家养生之要,首在养心
道家养生之要,首在养心
道医强调“养生之要,首在养心”,道教认为:“内观其心,心无其心,外观其形,形无其形,远观其物,物于其物。三者既悟,惟见于空。现空赤空,空无所空。所空既无,无亦无无。无无既无,湛然常寂。既无所寂,欲岂能生?欲既不生,即是真静。真常应物,真常得性、常应常静,常清静”。这里的“空”、“无”,是要人们要通过修炼使其心境常应常静、常清静矣,去掉自私、猜疑、贪欲、憎恨之心等,唯静者能看得透的境界。
相传商代有的《彭祖养生摄性论》,汉代王乔的《养性自身经))及梁代陶弘景的((养性延命录》等均是以养性概括养生。霆锋让杨幂骑脖子“性”的主要内容指的是心理方面,与养心内涵相近。所以古人将养心放在养生的突出地位,起主导作用。人生三宝——精、气、神,这三者中神为最重要,神是精、气的集中体现。古人有喻:“神为车,气为马。”《养神气铭》指出:“神者气之子,气者神之母,形者神之室……神去则形腐。”神产生于气,寓舍于形,但却对形、体、精、气起着主宰作用,是它们存在的价值和标志。
人的心理、情绪与躯体可以通过神经——内分泌——免疫系统互相联系、互相影响。在情绪波动时,人体会因为精神上的负面刺激造成免疫力的低下。情绪既受大脑皮层的调节,又与边缘系统、脑干网状结构、植物神经系统以及内分泌系统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。临床研究发现:紧张的情绪可导致神经功能失调,交感神经系统功能亢进,致使心率加快,血压升高,血糖升高,胃肠功能紊乱,有的出现头痛、腰背痛、唾液分泌减少、呼吸加快、尿频等现象。
紧张的情绪还可以影响白细胞的活动,而白细胞是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,所以情绪紧张可以降低人的免疫功能。出现各种不同的疾病。人们在感到愤怒和绝望时,身体会大量分泌诸如皮质醇和肾上腺素之类压力激素,从而诱发高胆固醇血症和高血糖,易怒的人也更容易患有心梗、心绞痛或其他冠心病症状。此外,许多证据表明那些性情急躁易怒的人很容易出现房颤。
人的生命活动中精神因素起着如此重要的作用,所以养生中调摄精神养心修牲应是主导方面。这一点,对于老人养生尤为重要。因为老人精气不足,怒火易炽;耳目不明,易起疑心;处境不顺,多有抑郁。故不仅应注意起居、饮食、行动等方面直和、宜平、宜缓,更应注意统之以心安神静为要旨,要求于此排遣不良情绪。
甚至中医一贯强调“养生之要,首在养心”,但这个“心”具体怎么养,就仁者见仁、智者见智了。李教授提出的爱好养生法,实际上就是从养心的角度来养生。他认为,人要有所依托,有一种健康的爱好,这样才能保持对社会、对生活的兴趣,进而使身心健康。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仅供免费阅读,版权归原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。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,会尽快妥善处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