被癌盯上的人,便便多有5个共同特征
被癌盯上的人,便便多有5个共同特征
生活中,很多人都有个困惑:某某某之前还好端端的,怎么突然得癌症了?
其实,很多癌症患者在确诊前,身体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症状,只是有些被忽略了。
例如,大肠癌患者在便便方面就有一些共同症状,如能早发现、早治疗,治愈率还是很高的。具体是哪些呢?下面小编一一说清楚~
被肠癌赖上的人,便便多有5个共同特征
1、排便习惯改变
正常情况下,每个人的排便都有一定的规律,各人不一。
但如果大便一向规律的人,在近期或近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出现排便习惯改变,比如便秘、腹泻,或便秘、腹泻交替出现,或便后有便意未尽、排便不畅感等等,则千万要警惕,尽快去去医院做检查。
因为排便习惯的改变是大肠癌最常见的表现。
2、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
若是肿瘤长在降结肠、乙状结肠及直肠等靠近肛门的位置,肠道会变狭窄,使粪便无法顺利通过,进而导致粪便变细或便秘。
同时,为了将粪便从肠道中排出,肠道蠕动会更加频繁、激烈,因而导致了腹泻,如此便会出现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的情况。
3、便血
在粪便通过已有肿瘤的肠道时,会摩擦病灶表面,引起出血。因此,便血也是大肠癌常见信号之一。
不过,很多患者健康意识薄弱,常常会误以为造成便血的是痔疮,便不当回事,延误治疗。
实际上,虽然二者都可能会表现为便血,但还是有区别的。
痔疮引起的便血,常为鲜红色,多附于大便表面,不与粪便相混;也可表现为大便前后的滴血,严重时呈喷射状,多在大便秘结时发生。
而肠癌引起的便血,常表现为持续的、少量的、慢性带黏液的血便,和粪便混在一起,且便意频繁,有时只能排出一些血或黏液而无粪便。
注意:肠癌患者如果长期持续出血,还会导致贫血。
值得一提的是,除了肠癌和痔疮,还有些疾病也会引起便血,如肛裂、肠息肉、肠炎等。
对此,普通患者很可能难以辨别,因此建议大家,如果发现自己便血,最好尽早去正规医院肛肠科或消化科就诊。
4、持续腹泻
大肠癌导致的腹泻,常表现为水性粪便中混杂着血液,排便后还有粪便残留的感觉,但也可能不全是腹泻,有时是腹泻与便秘反复、交替发生。
除大肠癌外,像溃疡性结肠炎、克罗恩病、肠易激综合征、结核、甲亢等等,也会引起慢性腹泻。
以上疾病都是需要及时发现、尽早治疗的,否则不管是疾病本身,还是持续腹泻带来的消耗,都对身体健康威胁极大。
因此,如果腹泻持续1周以上还没能解决,建议去医院检查治疗。
5、粪便很细,排便不爽
肠道中的肿瘤一旦变大,浸润直肠,影响到大肠直径时,就会影响粪便排出,使之变细、变形或出现压痕。
同时,由于直肠内的癌肿经常发生出血,从而导致便意频繁,所以排便时常有一次不能完全排尽,便意未尽之感。
因此,若是平时排的便便较粗,突然间或持续一段时间内排出的却变成了柔软的细便,且总有排不尽的感觉,要尽快去医院接受内镜检查。
其实,除了便便的变化,大肠癌的预警信号还包括:
①忽然出现腹部胀气、饱满的感觉,或绞痛,或腹部有肿块;
②不明原因的贫血、消瘦、乏力、肠梗阻等。
值得一提的是,当发现身体有如上异常症状时,意味着肠癌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了。加之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,因此建议:
45岁以下人群,大肠癌发生概率相对较低,但若有肠癌家庭史,应尽快进行肠镜检查;没有肠癌家庭史的,可以先做一个大便潜血检测,若结果是阳性,再做结肠镜检查。
50岁以后,建议每隔5年做一次肠镜检查。
特别是高危人群,更该提高警惕,不但要多留意自己身体的变化,还要定期进行检查。
哪些人是肠癌的高危人群?
一、年龄较大的人。90%以上的大肠癌是50岁以上的人得的。
二、有过肠道息肉或者大肠癌历史的人。
三、有过炎症性肠病的人。比如,原来有过溃疡性结肠炎,或者克罗恩病的人。
四、有两种家族性遗传病的人:一种是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,另一种是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。
五、家人得过大肠癌或者结肠息肉的人。
六、生活方式不良人群。比如日常饮食中红肉(猪肉、牛肉、羊肉等)比例太高,食用加工肉(火腿肠、午餐肉等)太多,食物纤维太少,以及吸烟、喝酒、缺乏运动等,都会提高患大肠癌的风险。
本文标签:被癌盯上的人,便便多有5个共同特征,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仅供免费阅读,版权归原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。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,会尽快妥善处理!